艾青的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塑造了一个勤劳纯朴的保姆的形象,读来非常感人。下面是学习啦我们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期望对你有协助。
高中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这首诗是作者艾青的成名之作,也是他走向世界诗坛的中国。本文是一篇传统课文,具有永久的价值和魅力,大家应从第一单元的鉴赏重点情感与意象入手,既要品人,又要品文。从诗人感情变化线索来看,这首诗以诗人在铁窗中看到飘飘雪花触动诗情开始,追忆儿时被大堰河养育的往事和大堰河的艰苦劳作与悲苦命运,到最后的真挚怀念和热情赞美,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撼。理清诗的抒情脉络,有助于把握大堰河这一形象。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大堰河这个形象的当代意义。尤其是农村孩子,他们身边有许多像大堰河一样的勤劳、善良、贫穷之人;生活中也有许多像诗人艾青这样有着博大爱心的人。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从情感态价值观方面要让学生有启发,有收获。在艺术形式方面,可重点向学生讲解这首诗所运用的很多排比句式和重叠反复手法对于加大抒情成效的优势,还可适当讲解诗中运用的很多描述性意象及其功效。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学习、把握诗中的步伐和旋律,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2、通过剖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进步的脉络,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升审美能力。
3、认识本诗通过记事写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征,学习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办法。
【教学重、难题】
1、重点:
⑴ 通过剖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进步的脉络,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
⑵ 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功效。
2、难题:
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领会作者用情作诗的办法和重要程度。
【教学办法】
诵读──鉴赏──讨论剖析──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素〗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清诗的抒情结构。
〖教学流程〗
一、导入
艾青,原名蒋海澄,国内现代著名诗人。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我爱这土地》、《给乌兰诺娃》、《礁石》等。
1932年,艾青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由于参加进步的美术活动而被捕,国民党政府以风险民国紧急治罪法、颠覆政府罪判处艾青有期徒刑六年。被捕之后,狱中生活使他由绘画转向了新诗写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这样诞生的。1933年1月的一天早晨,牢房阴冷,铁窗临风,窗外晓雪飞舞,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这位只有二十三岁的诗人,不禁想起了用乳汁把他养大的保姆,思念感激之情冲击着诗人的心。这是诗人首次用艾青这个名字呈现给中国劳苦大众的一首赞美诗。它在《春光》杂志一卷三期上发表之后,立即哄动了全国,并受到了茅盾、胡风等文学前辈的好评。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播放本诗朗读录音带,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2、学生试读,除需要准确、了解之外,还要注意表达出本诗的步伐和旋律。
3、理出本诗的抒情结构,初步说出大堰河形象特点:
第一部分怀念 痛悼──身世悲苦低微。
第二部分眷念 感激──勤劳善良无私。
第三部分同情 控诉──命运悲惨。
第四部分讴歌 赞美──灵魂高尚。
三、深入研究,领会构思特征
诗人在构思本诗时,把自身起伏的思绪,奔腾的激情作为最主要的依据,时而记人写事,时而直抒胸臆;时而回忆历史,进而直面现实;时而写保姆,时而写诗人自身;时而详写,时而略写,任意挥洒,无拘无束。请学生举例说明。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可作如下的总结:
第一部分,诗人告诉大家,由于看到雪才想起保姆大堰河悲苦的一生,这是写本诗的导火线。在具体安排上,却刚开始交代大堰河与我的关系,她没有姓,没有名,缺少独立的人格。这样的安排是为了突出诗人强烈的感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部分,在激情的推进下,回忆大堰河对我的抚爱。为了充分地表现这种爱,诗人不惜笔墨进行铺排,又写他在自身家里的陌生、忸怩之感衬托大堰河的可亲可敬。
第三部分,用叙述办法,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一家人的悲惨遭遇。这是诗人最感痛苦的事。他用舒缓的笔调,边叙述,边叹息,更显得沉痛。
第四部分,用呼告的手法,直抒胸臆,把诗中的感情推向高潮。诗人的感情到了极致,往往要抛弃具体的叙述或描写,借助直抒胸臆的方法,宣泄自身心中火山喷发似的激情,第12、13节便是明证。第13节,感情最强烈,语句却最少。诗人的选择是正确的,语言罗嗦,就难以充分表现自身心中的强烈的激情。
四、分段朗读,揣摩领会诗的步伐和旋律
朗读提示:
第一部分:第1、2节充满怀念和同情,语调舒缓。第3节,感情沉痛、悲哀,语调低沉、有力。
第二部分,着重写回忆,感情上时喜时悲,变化不定。朗读时也要随之步伐多变,构成变化多端的旋律。
第三部分,写大堰河死的凄凉,步伐应放慢。
第四部分,是献给大堰河的赞美诗,感情炽热,因而要步伐强烈,旋律加快。最后一节,诗人的感情已走向高潮,朗读时也应热情奔放,把火山喷发似的感情传达出来。
点击下一页共享更多人教版高中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